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三个月手机自由后,儿子说:“我不想玩手机了”不要玩手机「三个月手机自由后,儿子说:“我不想玩手机了”」

三个月手机自由后,儿子说:“我不想玩手机了”不要玩手机「三个月手机自由后,儿子说:“我不想玩手机了”」

这次国庆假期后,深圳还挺争气的,虽然这波疫情并没有彻底清零,但全市中小学也顺利开学了,这让全城父母大大地松了口气。魔兽投递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,而更让我惊喜的是,大儿子去学校前把他心爱的手机留在了家里。看着他那寸步不离的手机,安静地躺着书桌上,心中激动又感动。只在这一瞬间,孩子就长大了。

1令人头痛的手机

手机问题,是我们这代父母的心病。信息时代离不开手机,但手机又真真实实地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。各种因为手机引发的痛心例子层出不穷就在我们身边。事实上,多年来我也一直在与手机“战斗”。一方面,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网课要大量用手机,我疲于与他们斗智斗勇。另一方面,我本人就是一个手机重度依赖者,随时随地握着手机,刷来刷去荒废了大量时间,也常常因此陷入到深深的悔恨和自责中……有时候我想,如果电击治网瘾真的有效的话,我一定要去找杨永信电一电。

正因如此,我特别理解孩子们离不开手机的那种感觉。但理解不等于认同。因为,手机对学生的影响比对成人大太多了。学生正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升学关口,这些重要考试本质上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它们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方向。学生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,这是成长的残酷现实。家长和老师要严管手机,是真心为了孩子好。但如今最大的矛盾是,在这个处处要用手机,经常要上网课的时代,怎么做到完全禁止手机?

在升学的紧要关头,一刀切禁止手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。但这只能起到短期效果。初中高中阶段,家长和学校或许能控制。但大学怎么办?大学毕业后又怎么办?多少大学生在手机中沉沦?多少大学毕业生陷入网瘾不能自拔?更何况,现代人离不开手机。手机就像衣服一样,成为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特征。既然手机如此重要且不可或缺,那么摆在家长面前的问题就只有两个:是延缓被手机奴役?还是早点学会驾驭手机?

2完全手机自由,会怎么样?

深圳中学的一大特点是“手机自由”。我想校方的思路是希望学生能早日学会自我管理,学会驾驭手机,把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玩具。我特别欣赏这种做法。所以,当得知他录取到深中后,我就尝试着早点配合学校,让他自己管理手机,以便他能更好地适应高中生活。从那天开始,在手机问题上,我就没管过他一秒钟。因为我心里清楚,这一步必须要走,无非是早三年和晚三年的区别。高中,毕竟每周要回家,父母还可以“耳提面命”,如果他真的因为手机“坠落”,我们也有补救的机会。但如果大学沉迷了,家长就无能为力了。

现实情况是,手机自由后,整个暑假儿子一直玩手机,吃饭、走路、睡觉,手机跟长在手上一样。有一天,一位姐姐开玩笑问他:“你查查你的手机使用时间”,他打开一看,脸都吓白了,平均13个小时,每隔不到一分钟就要拿起手机。对此他非常懊恼自责,嘴上说一定要少用手机,但一分钟都没做到。而我,也咬牙坚持着自己的既定方针“一秒不管,一句不说”。我就想看看,他能玩成什么样?要玩到什么时候?

9月开学是持续两周的网课,他自己关在房间里上课,IPAD、手机全自由。9月15日周四终于开学,那个周末返校时,他说:“算了,还是不带手机去学校了。”我正在暗自庆幸,没想到我家那个拖后腿的队友,一把拿起手机说:“带上吧,同学都有手机,你带手机方便,还能给我们拍点照片,要劳逸结合哦,拿着拿着。”

我在一边又着急又生气,但还不好吭声,就看着孩子似笑非笑地带上手机去学校了。这次国庆假期过后,他再次提出来,坚决不带手机了。他说带手机就忍不住一直要看,看多了自己心慌,时间都白白流走了。因为在国际体系,各种资料都在IPAD上,所以他要带了IPAD。虽然IPAD上什么APP都有,跟手机也没啥区别,但iPad那种重,不至于一直拿在手上看。

听着他对手机、IPAD的规划,我很欣慰。这两天,孩子在微信上跟我沟通的都是学习内容。他被学校经济商业社录取了很开心,可以学到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,于是报了经济学竞赛。还给我推荐了一个他觉得非常好的背单词软件。

更不可思议的是,才开学一个月而已,他的微信动态竟变成了“沉迷学习”,也不知道深中对孩子施了什么魔法?老母亲笑哭了成长,往往就在于一个个细小的瞬间。一个人真正的成长,一定源于个人的醒悟。个人的自由意志是最珍贵最强大的力量,只有个人意志苏醒,才能唤起自律自驱自信的人生。这一刻,我不再焦虑他在高中的成绩如何,会考上什么大学,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他的成长和进步。

一个15岁的男孩,就这样开始明了事理,并且靠着自己的力量,从懵懂走向成熟。假以时日,一定未来可期。哪怕最终他没有成为最顶尖的人才,也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但他必定会成为一个自律的、有担当的、能掌控自己生活的人。对我来说,这就够了。

3和孩子在手机问题斗智斗勇,真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

没想到,这个问题在手机完全自由的情况下,仅用了三个月就得到初步的解决。通过这段经历,我自己总结了一点心得,分享给大家。

1、正视手机成瘾问题

对手机上瘾的本身,并不是孩子的错。我们必须要承认,大人也抵抗不了手机的诱惑。

所以,不要一味责怪孩子。

2、不要听信危言耸听,全盘否定手机的作用

互联网惯常煽动焦虑,经常有诸如“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”之类危言耸听的文章刷屏。我认为这种粗暴的论断和威胁是有害无益的。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“手机、游戏机、电视剧、武侠小说……”,而是父母。手机作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,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。父母引导孩子管理手机最重要的基础是把手机当成工具,而不是怪兽。

3、尝试一下,让孩子获得手机自由

可以是假期,或者离升学较远的时候。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“禁果效应”—— 越是禁止的东西,人们越想得到手;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,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 。当父母愈发禁止电子产品,孩子越会产生好奇心驱使他们去使用,甚至产生逆反心理,越不给玩越想玩,偷偷摸摸地想尽办法就是要玩。所以,不如找个时间索性放开,任由他们玩。甚至给任务玩,非要他们玩够为止。

记得著名作家郑渊洁说过,他儿子小时候沉迷游戏,他干脆晚上让儿子啥也不干就打游戏。每天必须打够5个小时,还要通关积分,否则不准睡觉。一开始儿子非常兴奋激动,忘乎所以地打,可没过多久,就从喜欢打游戏,变得厌恶打游戏,最后求爹爹告奶奶地不想打游戏了。

4、让孩子有目标感,且有丰富生活

我家儿子上高中,学校的学习课程多、任务重,活动又丰富,他玩手机会耽误很多正事,这也是驱使他下定决心不带手机去学校的重要原因。这跟我们成人一样,不是我们有能力抵抗手机,而是生活和工作的重压让我们不得不放下手机。如果一个孩子每天都无所事事,闲暇的时间又无人陪伴,不让他玩手机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要想孩子放下手机的根本条件,是要让他们有丰富的生活。

5、和孩子平等相处

最新文章